2019-10-24|已瀏覽:9470次
前幾天周末的時候,陪著孩子去超市購買東西的時候,就聽到超市的玩具區(qū)一陣孩子的哭聲,我便拉著孩子過去瞧了下,看看究竟那邊發(fā)生了什么事情。走近一看,便發(fā)現(xiàn)一個7歲左右的孩子躺在地上撒潑打滾,還不停地哭著說:"媽媽,給我買那個玩具車,不然我就躺在這里不起來了。"
這位寶媽,最后礙于面子,還是為孩子買了這輛玩具車,便匆忙的拉起孩子轉(zhuǎn)身離開。
原來事情的起因是由玩具車所造成的,我頓時明白了過來,是家長拒絕為孩子買這輛玩具車才導致了孩子應聲不起。
其實,在生活當中,不少家長都曾在拒絕孩子不合理要求時,孩子出現(xiàn)撒潑打滾的情況。那么,孩子為什么會出現(xiàn)這樣的行為呢?
為什么孩子會出現(xiàn)撒潑打滾的情況?
1. 孩子想要通過要挾家長滿足需求
孩子的需求得不到相應的滿足,就會使用這種最直接的方法:躺在地上撒潑打滾的方式來要挾家長以達成相應的目的,所以這常常讓家長頭疼不已。如果家長繼續(xù)不滿足自己的需求,孩子還會在地上一邊撒潑打滾,一邊大聲哭泣。
就像上文中,我所見到的那位孩子一樣。家長不給他買他想要的玩具車,他為了想要得到這個玩具,就躺在地上撒潑打滾來逼著家長給他們買。在這種公共場合下,不一會兒就會被孩子的哭聲吸引來一大批圍觀的人,這位家長礙于面子,就只能為孩子去買了。
這種要挾行為,孩子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,肯定不會是第一次使用,今后仍然會繼續(xù)使用這樣的方法來要挾家長去滿足自己的需求。
2. 用來發(fā)泄自己的不滿情緒
有時候,孩子在地上出現(xiàn)撒潑打滾的情況,并不一定是孩子想要購買什么東西,而是還的心里面出現(xiàn)了不滿情緒,他就想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發(fā)泄出來。
吉林孫女士的孩子妙妙就是如此,妙妙今年5歲,孫女士經(jīng)常會領著孩子去逛街。有一次在街上購物的時候,孩子突然說了一句:"媽媽,我走的有些累了,咱們找個地方坐一會兒吧。"
面對女兒的訴求她卻說:"才剛走了幾步就要休息,再轉(zhuǎn)一會兒。"
結果,妙妙就站在原地不走了,孫女士想要拉著妙妙繼續(xù)前進,妙妙卻掙脫開了她的手,躺在地上撒潑打滾了起來,弄得她沒辦法,只好拉著女兒找了一家咖啡店休息。
妙妙這樣的情況,就是為了和媽媽賭氣才做出來的行為,想要借此來發(fā)泄自己不滿的情緒。
3. 為了引起家長的重視
現(xiàn)在自從二胎政策開放了之后,不少父母都要了兩個孩子。而對于兩個孩子,家長是不可能同時顧及到兩個孩子的。這樣,其中一個孩子就會常常感到被家長忽視,他們只好采取撒潑打滾的方式來引起家長的重視。
同事小王去年要了二寶,就常常忽視對6歲的大寶悠悠的關注,導致悠悠心里非常的不開心。于是,他就想了一個辦法:只要父母長時間的去弟弟那里,他就用撒潑打滾方式,來引起家長關注。久而久之,也讓小王感覺到帶倆孩子真的特別的辛苦和勞累。
親子間"良性溝通"具有什么重要意義
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柯利斯阿格里斯說過:"擅長于溝通的管理者,也可能擅長于掩飾真正的問題。"
所以,為了避免掩飾孩子真正的問題,親子之間的"良性溝通"就顯得至關重要了。
1. 更有利于讓孩子接受
家庭是孩子人生當中的第一所學校,父母通常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,應當是孩子最愛和最為信賴的人。然而在現(xiàn)實生活當中,家長卻常常忽視對于孩子的"良性溝通",使用命令和說教的方式讓孩子被動屈服,這樣的溝通方式只是家長單向的過程。
而"良性溝通"卻不一樣,它是用一種溫和而堅定的方法,來與孩子進行溝通。這樣的溝通方式更有利于孩子去接受。畢竟這種方式通常是以雙方平等的姿態(tài)來進行交流的,更能夠撥動孩子內(nèi)心的心弦。
2. 能夠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
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李子勛曾經(jīng)說過:"親子關系大于一切教育。"
可見,親子關系的良好維持就需要親子間的"良性溝通"才能讓家長的教育行為變得有效。
親子間"良性溝通"的質(zhì)量及方式,會逐漸的影響到孩子的性格以及對家長的依賴程度。良好的親子溝通有利于增加親子之間的感情,而不良的親子溝通反而會使得親子間的情感關系發(fā)生破裂,從而出現(xiàn)問題。
當孩子出現(xiàn)錯誤的時候,家長與孩子之間的"良性溝通"就可以避免對孩子產(chǎn)生誤解,從而幫助孩子去尋找到錯誤的源頭,消除可能出現(xiàn)的家庭矛盾。
所以,建立親子間的"良性溝通"更有利于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。
家長該如何與孩子保持"良性溝通"
1. 家長要先幫助孩子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
美國著名作家左娜蓋爾曾經(jīng)說過:"愛是家庭教育存在的基礎,親人之間的相互關愛是構建和諧美滿家庭的源泉,愛像祈禱一樣,是過程也是力量,具療效且富有創(chuàng)意。"
"良性溝通"的能夠建立的前提,是家庭里面是否被營造出一種和諧感,只有在這種條件下,孩子才能夠感受到愛,才愿意在愛的氛圍下同家長來進行溝通。
(1) 當孩子因為一次成績沒考好,而出現(xiàn)難過的情緒時,我們要學會耐心開導孩子。
(2) 當孩子因為得不到東西而出現(xiàn)撒潑打滾的情況時,我們不要一上來就對孩子進行責罵,而是要在放下姿態(tài),去和孩子進行交流。
這樣,當家庭氛圍和諧的時候,家就可能成為孩子心中的避風港灣。
2. "良性溝通"要把握好一定的分寸
當孩子出現(xiàn)問題的時候,家長往往會克制不住自己的情緒,直接先發(fā)制人的對孩子一陣批評,這樣做只會引發(fā)孩子的不滿和抵制情緒。
所以,家長要與孩子保持"良性溝通"就需要把握一定的分寸,主要把控住自身情緒上的變化。不要以一種暴躁的情緒去與孩子進行溝通,而是以一種柔和的回答方式來進行。
(1) "寶貝,你這么乖的孩子為什么要在地上撒潑打滾,會讓媽媽的臉上很沒有面子。"
(2) "寶貝,你平常也是一個節(jié)約的好孩子,知道買東西要合理的去購買,不然就會導致金錢白白的流失。"
家長只有把握好一定的分寸,多一些對孩子的夸贊,少一些批評,孩子自然就會聽我們的話。
我們家長在面對渾孩子撒潑打滾的時候,不妨就嘗試一下"良性溝通"的方式,會產(chǎn)生不一樣的效果。